在商业的风云变幻中,有些企业的兴衰令人感慨万千。曾经,海航集团作为中国民营企业的耀眼明星,在2019年以6183亿元的营收,稳居中国民企第二的宝座 ,风光无限,营收甚至超过京东和小米之和。可谁能料到,短短几年,这个商业巨擘便轰然倒塌,负债高达7500亿,创始人也被采取强制措施。
然而,时过境迁,如今已是2025年,海航又有着怎样的新动态呢?回溯海航历史,1993年,创始人陈峰和王健怀揣着梦想,拿着1000万元启动资金,在海南踏上创业征程。在海南特殊政策环境下,他们巧用金融杠杆,担保贷款租飞机,再抵押买飞机,海航由此迅速崛起。短短10年,便从一家小公司发展成拥有近200架飞机的航空巨头 。
巅峰时期,海航横跨航空、地产、金融、文旅等12个行业,资产规模暴增840倍,缔造庞大商业帝国 。但疯狂扩张的弊端逐渐显现。海航依赖高杠杆收购资产,以小博大的经营模式致使负债率不断飙升 。2017年,其负债率高达72%,每天利息支出1.5亿,一年光利息就得还500多亿,而当年净利润却仅有5.4亿 。内部管理问题也接踵而至,2016年,王健和陈峰矛盾公开化,陈峰权力被架空 。
2017年,银监会调查发现海航亏损财报漏洞百出,还隐瞒4.4亿元关联交易 。2018年王健意外身亡,陈峰重新掌权并清洗高层,权力的频繁更迭和内斗严重影响了公司决策效率,加剧内部混乱。2017年,国家严控非理性海外投资,海航“借钱 - 并购 - 再借钱”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,银行集体断贷 。为偿债,海航一年内甩卖300家公司,血亏3000亿,仍无法填补债务黑洞 。
2020年,新冠疫情爆发,航空业遭受重创,海航客运量大幅下滑,旅客人数同比减少近50%,单月亏损超200亿,甚至连燃油费都难以支付 。2021年1月,海航集团正式宣告破产重组,负债7500亿 ,创始人陈峰因涉嫌违法犯罪被采取强制措施 。好在,如今的海航已迎来转机。辽宁方大集团入主海航后,通过精细化管理与战略调整,助力海航逐步走出困境。
从2025年上半年的成绩来看,海航控股营业收入达到330.83亿元,同比上升4.22%,归母净利润为0.57亿元,实现扭亏为盈,这是辽宁方大集团重整以来首次实现半年盈利,也是国内四大航司中率先实现盈利的航企 。
在航线拓展方面,海航控股精准把握国际航线复苏机遇,2025年上半年新开辟12条国际航线,覆盖亚洲、欧洲和大洋洲等关键区域,计划到年底前使国际航班数量较2019年增长30% 。在运力投放上,ASK总量达77921.27百万公里,同比增长11.72%,其中国际航线ASK同比增长60.09% 。
国内航线也在持续优化网络结构与质量,2025年夏秋航季,国内时刻总量占行业的比重为9%,绝对规模同比2019年夏秋航季增长6% 。同时,海航在服务品质提升上也下足功夫。海南航空再次闯入2025全球最佳航空公司榜单,第十四次蝉联“SKYTRAX五星航空”,并跻身“全球最佳航空公司TOP10”位列第十,揽获“中国最佳航空公司”“中国最佳航空员工服务”等多项殊荣 。
海航还推进客舱硬件升级,改造经济舱座椅,在热门航线推出“超级经济舱”服务 。海航的发展历程充满波折,曾经的辉煌与衰落令人唏嘘,如今的复苏又让人看到希望。不知道大家对海航的未来有何看法?你认为海航能否重回巅峰?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 。
网上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